DISM的备份与还原
DISM的备份与还原主要是用了Win8之后微软同步发行的系统映像管理工具.之前维护 Windows Server 的时候有用到这些东西, 这些都是之前记录的笔记。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可能内容会过时。
DISM 命令选项和用法/Append-Image
进行映像的附加,更新,对比原有的文件内容进行增量更新。
*示例:*
对映像的增量更新 Dism /Append-Image /ImageFile:install.wim /CaptureDir:D:\ /Name:Drive-D
/Apply-Image
将映像应用于指定的驱动器。
*示例:*
单一wim文件的恢复 Dism /apply-image /imagefile:install.wim /index:1 /ApplyDir:D:\
拆分多个映像文件的恢复 Dism /apply-image /imagefile:install.swm /swmfile:install*.swm /index:1 /applydir:D:\
/Capture-Image
将某个驱动器的映像捕捉到新的 .wim 文件。捕捉的目录包括所有子文件夹和数据。不能捕捉空目录。目录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文件。
*示例:*
生成.wim备份文件到当前目录下 Dism /Capture-Image /ImageFile:install.wim /CaptureDir:D:\ /Name:Drive-D
/Commit-Image
对已经装载的映像进行确认提交。
*示例:*
对已经挂载的镜像文件进行确认 Dism /Commit-Image /MountDir:C:\test\offline
/Delete-Image
从包含多个映像卷的.wim文件中删除指定的映像。
*示例:*
删除指定的映像卷 Dism /Delete-Image /ImageFile:install.wim /Index:1
/List-Image
显示指定卷映像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列表。
*示例:*
列出镜像中文件夹列表 Dism /List-Image /ImageFile:install.wim /Index:1
/Split-Image
将现有的 .wim 文件拆分为多个只读的拆分 .wim 文件。
*示例:*
分割并指定分卷大小 Dism /Split-Image /ImageFile:install.wim /SWMFile:split.swm /FileSize:650
/Mount-Image
将wim映像挂载到某个目录下
*示例:*
可读写模式 Dism /Mount-Image /ImageFile:C:\test\images\myimage.wim /index:1 /MountDir:C:\test\offline
只读模式 Dism /Mount-Image /ImageFile:C:\test\images\myimage.vhd /index:1 /MountDir:C:\test\offline /ReadOnly
只读更改为可读写 Dism /Remount-Image /MountDir:C:\test\offline
常规处理流程
捕捉影像并且保存为.wim文件
列出.wim .vhd .vhdx文件中的所有文件
准备一个winPE
进行备份镜像的还原
Cacti的安装教程
当时记录Cacti的安装记录。
安装环境OS : CentOS 7 Server Everything – Minimal VersionRequired Packages : LAMP, RRDTool
部署基础组件
安装Apache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y httpd httpd-devel
dnf install -y httpd httpd-devel
安装MySQL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y mysql mysql-server
dnf install -y mysql mysql-server
OR
yum install -y Mariadb-server
dnf install -y Mariadb-server
安装PHP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y php-mysql php-pear php-common php-gd php-devel php php-mbstring php-cli
dnf install -y php-mysql php-pear php-common php-gd php-devel php php-mbstring php-cli
安装PHP-SNMP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y php-snmp
dnf install -y php-snmp
安装NET-SNMP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y net-snmp-utils net-snmp-libs net-snmp
dnf install -y net-snmp-utils net-snmp-libs net-snmp
如果需要安装Spine,需要安装net-snmp-devel
yum install -y net-snmp-devel
dnf install -y net-snmp-devel
安装RRDTool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y rrdtool
dnf install -y rrdtool
开始所有的服务:命令如下:
service httpd start
service mysqld start OR service mariadb start
service snmpd start
OR
systemctl start httpd.service
systemctl start mariadb.service
systemctl start snmpd.service
调整服务开机启动:
chkconfig httpd on
chkconfig mysqld on
chkconfig snmpd on
OR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snmpd.service
开启EPEL REPO & 安装Cacti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rpm -ivh 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yum makecache
所有的安装内容已经部署完毕。
进行配置
配置MySQL的root密码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YOURSELF_PASSWORD
创建Cacti的数据库
mysql -u root -p
mysql> create database cacti;
mysql> GRANT ALL ON cacti.* TO cacti@localhost IDENTITFIED BY 'YOURSELF_PASSWORD';
mysql> FLUSH PRIVILEGES;
mysql> quit;
MySQL-数据库初始化
rpm -ql cacti | grep cacti.sql
mysql -u cacti -p cacti < /usr/share/doc/cacti/cacti.sql
命令发起后需要进行密码的输入
Cacti-读取数据库配置
vim /etc/cacti/db.php
需要编辑的内容如下:
$database_type = "mysql";
$database_default = "cacti";
$database_hostname = "localhost";
$database_username = "cacti";
$database_password = "YOURSELF_PASSWORD";
$database_port = "3306";
$database_ssl = false;
Firewall-配置放行防火墙
iptables -A INPUT -p udp -m state --state NEW --dport 80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dport 80 -j ACCEPT
iptables save
OR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firewall-cmd --reload
Apache- 配置Cacti根目录
vim /etc/httpd/conf.d/cacti.conf
配置文件内的内容修改如下:
<Directory /usr/share/cacti/>
Order Deny,Allow
Deny from all
Allow from all
</Directory>
重启服务:
service httpd restart
OR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Crond-配置Poller的计划任务
vim /etc/cron.d/cacti
*/5 * * * * cacti /usr/bin/php /usr/share/cacti/poller.php > /dev/null 2>&1 \\ 去掉注释
启动Broswer,进入Cacti安装界面,http://IPADDRESS/Cacti, 之后按照说明继续即可。
Default Username : adminDefault Password : admin
补充安装SPINE过程
下载源文件,安装程序。
安装CentOS,Development Tool,yum group install。
在Spine的目录下,执行./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NOTE: 这里出现了的问题,提示找不到net-snmp header file—>没有安装net-snmp-devel
进入控制台进行Spine是否安装成功。
Linux-电话面试
就在刚刚经历了电话面试,快速回忆问我的问题,记下:
linux中top命令的用途?top命令中load参数的详细概念问题问的我当时没反应过来,说的是top命令中第一行的那个load average,一共有三个值,三个值分别显示了一分钟,五分钟,十五分钟的系统负载情况,一般不会超过1,超过5认为是超负荷运转。
邮件服务器使用的协议?使用SMTP协议,IMAP协议
发送邮件的协议和端口号:SMTP协议端口号为:25和465
接受邮件的协议和端口号:POP3协议端口号为:110和995IMAP协议端口号为:143和993
windows的故障转移集群是否用过?keepalived使用什么协议实现检测心跳?keepalived是以VRRP协议为实现基础的,VRRP全称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即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keepalived主从服务器的选举细节?Keepalived是一个基于VRRP协议来实现的WEB 服务高可用方案,可以利用其来避免单点故障。一个WEB服务至少会有2台服务器运行Keepalived,一台为主服务器(MASTER),一台为备份服务器(BACKUP),但是对外表现为一个虚拟IP,主服务器会发送特定的消息给备份服务器,当备份服务器收不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即主服务器宕机的时候,备份服务器就会接管虚拟IP,继续提供服务,从而保证了高可用性。
keepalived原理?脑裂问题使用ping网关的方式不能完美解决?设置主从ping网关,如果没有ping通认为自己的网络出问题,重启服务。面试官提示我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如果ping不通应该主服务器重启服务,从服务器直接关闭自己的对外服务。
LVS的负载均衡模式,和转发请求模式?目前有三种IP负载均衡技术(VS/NAT、VS/TUN和VS/DR)八种调度算法(rr,wrr,lc,wlc,lblc,lblcr,dh,sh)。
web服务器如何将不同站点配置在同一个IP上?虚拟主机配置多个站点的区分方式?ip和端口
free命令中cache和buffer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对于计算机来讲cache 和 buffer的区别:
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们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 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 必会非常小。
windows中手动计算的内存使用值,和任务管理器中显示出来的值相差巨大?windows隐藏了类似linux中的cache和buffer,windows10在任务管理器中已经开始显示cache了
Linux-进程管理笔记
进程的优先级说明
优先级越高的进程就能够获得更多的CPU运行时间
能够更优先的获得运行的机会
优先级的调整
用户可以调整的优先级(priority)范围是100-139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nice值, nice值是从-20到19,分别对应100-139
可以调整进程自己的nice值,来调整优先级
nice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默认情况下每个进程的优先级都是0
如果有进程的优先级是3,就说明该进程降低了自己的优先级,普通用户只能调大nice值,管理员可以随意调整
PID(process ID):进程号Init进程每一个进程都有父进程,除了init,init是所有进程的父进程init的进程号永远为1
其他进程进程的相关属性信息在/proc目录下,每一个目录对应一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的进程号都是唯一的,即使进程退出了,进程的号码一般不会被占用访问到的都是内核的映射。不是文件,是内核参数进程号文件夹中的文件记载了进程运行的命令,内存,使用的cpu等等
进程的分类
与终端有关的进程
与终端无关的进程
进程状态表
标识符
描述
D
不可中断的睡眠
R
运行或就绪
S
可中断的睡眠
T
停止
Z
僵死
<
高优先级的进程
N
低优先级的进程
+
前台进程组中的进程
l
表示多线程进程
s
会话进程的首进程(领导者进程)
进程查看命令ps命令 显示进程状态,多种使用风格,unix的两大阵营,BSD风格(不加-),SYSV风格(加-)
Example: ps -aux
参数说明-BSD风格a:BSD风格,显示所有与终端有关的进程,与x一起用显示所有u:能够显示详细的信息x:BSD风格,显示所有与终端无关的进程
Ps命令输出信息的说明单独查看Firefox进程的例子
[root@localhost Liarlee]# ps -aux | grep firefox
USER PID %CPU %MEM VSZ RSS TTY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root 1915 5.7 6.9 9324108 570096 tty2 Sl+ 11:23 2:00 /usr/lib64/firefox/firefox
说明表格
USER
PID
%CPU
%MEM
RSS
VSZ
TTY
START
STAT
TIME
COMMAND
进程发起者
进程号
使用cpu百分比
使用内存的百分比
常驻内存集
虚拟内存集
控制台关联
启动时间
状态
运行时间
哪一个命令启动的进程
[]表示是一个内核线程,不是一个用户进程
另一个风格-SYSV风格-e SYSV风格,显示所有的进程-F 额外的完全格式,显示更多的字段-l 长格式
PRI:优先级NI:nice值SZ:sizePSR:正在运行在那个CPU
ps -o 指定显示的字段,ps 不加参数只显示前台进程,一般使用ps -axo例:ps -axo comm,pid,niman文档中有单独的说明-o可以指定那些字段
Pstree进程树pgrep 查找符合某种特性的进程 例: pgrep bash pgrep -u root bash 以root用户为属主运行的bash进程 只显示进程号,不显示进程的名称 -u euid 有效ID -U uid 进程发起者ID
pidof 查看某一个进程名字对应得进程号 pidof init | pidof sshd | pidof crond
Top关于top显示信息的说明 当前系统时间 , up运行时长,登陆用户,平均负载(平均队列长度,队列长度越小cpu负载越低)。
所有的进程数量,正在运行的进程数量,多少个睡眠进程,多少个僵尸进程
每个cpu负载,默认是多颗cpu平均负载,数字1,表示展开查看。
us : 用户空间占用的
sy: 运行在系统占据了多少
ni:nice值影响的cpu比例
id: 空闲的百分比
wa: 等待IO完成的百分比,占据的时间
hi :中断占据的百分比
si : 软中断的时间
st : 被偷走的时间
内存的使用
交换的使用
默认使用cpu百分比排序
Top交互式的子命令 M:使用内存百分比排序
P: 使用cpu百分比排序
T: 占用cpu时间排序
l:不显示平均负载启动时间
t:不显示进程和cpu负载
m:不显示关于内存和交换的信息
c: 是否显示完整的命令行
q: 退出top
k: 杀死某个进程
更改top命令的选项: -d 更改刷新是时常
-b 批处理模式 会刷新一次,刷新出一屏
-n 3 : 批处理模式只显示多少次
进程间通信:进程之间彼此不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因此进程间的通信有几种机制:
IPC进程间通信,unix中非常常用的机制,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共享内存 信号:signal semaphore
手动控制进程间通信: Kill kill -l 显示所有的kill信号
1 sighup 让一个进程不重启,重读配置文件,让文件的新配置生效
2 sigint 中断一个进程,ctrl c 就是发送了 2 信号
9 sigkill 杀死一个进程 , 强行关闭 , 没有任何余地
15 sigterm 中止一个进程
指定发送信号: kill -1 kill -sigkill kill -kill
杀死所有某个名字的进程:killall command
调整运行中进程的优先级 renice 进程优先级 进程号
renice 3 3704
nice -n nice值 命令
其他vmstat vmstat 1 每一秒显示一次
pkill 类似于 pgrep
bg 把前台的作业放入后台 bg 【%】jobid 可以指定执行某一个作业 默认执行+ 作业jobs 查看后台的所有作业 作业号不同于进程号 如果进程上有+ 号 说明接下来将要继续操作的作业 如果进程上有-好 说明执行完+的作业之后再执行-号作业
fg 将后台的作业放入前台 ,用法类似于bg
如果杀死某些作业 , kill %2 杀死作业2
Nginx编译安装
很久之前的笔记了,发出来,做编译安装Nginx的时候记录的……包括安装命令和脚本……
安装nginx服务器
下载zlib,pcre,nginx
安装zlib[root@localhost Liarlee]# cd zlib-[version][root@localhost Liarlee]#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zlib
安装pcre[root@localhost Liarlee]# cd pcre-[version][root@localhost Liarlee]#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cre
安装nginx[root@localhost Liarlee]# cd nginx-[version][root@localhost Liarlee]#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
安装完成
配置Sys V 脚本:#!/bin/sh
#
# nginx - this script starts and stops the nginx daemon
#
# chkconfig: - 85 15
# description: Nginx is an HTTP(S) server, HTTP(S) reverse \
# proxy and IMAP/POP3 proxy server
# processname: nginx
# config: /etc/nginx/nginx.conf
# config: /etc/sysconfig/nginx
# pidfile: /var/run/nginx.pid
# Source function library.
. /etc/rc.d/init.d/functions
# Source networking configuration.
. /etc/sysconfig/network
# Check that networking is up.
[ "$NETWORKING" = "no" ] && exit 0
nginx="/usr/sbin/nginx"
prog=$(basename $nginx)
NGINX_CONF_FILE="/etc/nginx/nginx.conf"
[ -f /etc/sysconfig/nginx ] && . /etc/sysconfig/nginx
lockfile=/var/lock/subsys/nginx
make_dirs() {
# make required directories
user=`nginx -V 2>&1 | grep "configure arguments:" | sed 's/[^*]*--user=\([^ ]*\).*/\1/g' -`
options=`$nginx -V 2>&1 | grep 'configure arguments:'`
for opt in $options; do
if [ `echo $opt | grep '.*-temp-path'` ]; then
value=`echo $opt | cut -d "=" -f 2`
if [ ! -d "$value" ]; then
# echo "creating" $value
mkdir -p $value && chown -R $user $value
fi
fi
done
}
start() {
[ -x $nginx ] || exit 5
[ -f $NGINX_CONF_FILE ] || exit 6
make_dirs
echo -n $"Starting $prog: "
daemon $nginx -c $NGINX_CONF_FILE
retval=$?
echo
[ $retval -eq 0 ] && touch $lockfile
return $retval
}
stop() {
echo -n $"Stopping $prog: "
killproc $prog -QUIT
retval=$?
echo
[ $retval -eq 0 ] && rm -f $lockfile
return $retval
}
restart() {
configtest || return $?
stop
sleep 1
start
}
reload() {
configtest || return $?
echo -n $"Reloading $prog: "
killproc $nginx -HUP
RETVAL=$?
echo
}
force_reload() {
restart
}
configtest() {
$nginx -t -c $NGINX_CONF_FILE
}
rh_status() {
status $prog
}
rh_status_q() {
rh_status >/dev/null 2>&1
}
case "$1" in
start)
rh_status_q && exit 0
$1
;;
stop)
rh_status_q || exit 0
$1
;;
restart|configtest)
$1
;;
reload)
rh_status_q || exit 7
$1
;;
force-reload)
force_reload
;;
status)
rh_status
;;
condrestart|try-restart)
rh_status_q || exit 0
;;
*)
echo $"Usage: $0 {start|stop|status|restart|condrestart|try-restart|reload|force-reload|configtest}"
exit 2
esac
补充一些
在编译安装的nginx中,可能没有conf.d目录,只要自己的nginx的配置文件中, http字段下添加include /etc/nginx/conf.d/*.conf 就可以使用conf.d目录进行不同站点独立配置文件的配置了。
Nginx可以支持同样使用80端口, 但是使用不同域名进行站点的发布。之前没有确切的试过,今天确实碰到了这个问题,记录下来。 在配置文件中,使用不同的server {}字段,定义不同的server_name , 两个站点可以同时listen在80 端口上。访问的时候不同的域名会直接访问到不同的目录。Over.
Linux-内核参数笔记
记录内核参数的含义和调整的效果, 主要是记录这些参数的含义或者使用它们的方法, 什么场景下需要调整这个。Linux_Sysctl 参数记录
开始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对于tcp连接,服务端和客户端通信完后状态变为timewait,假如某台服务器非常忙,连接数特别多的话,那么这个timewait数量就会越来越大。毕竟它也是会占用一定的资源,所以应该有一个最大值,当超过这个值,系统就会删除最早的连接,这样始终保持在一个数量级。 这个数值就是由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这个参数来决定的。CentOS7系统,你可以使用sysctl -a |grep tw_buckets来查看它的值,默认为32768,你可以适当把它调低,比如调整到8000,毕竟这个状态的连接太多也是会消耗资源的。 但你不要把它调到几十、几百这样,因为这种状态的tcp连接也是有用的,如果同样的客户端再次和服务端通信,就不用再次建立新的连接了,用这个旧的通道,省时省力。
net.ipv4.tcp_tw_recycle 在最新版本的内核中, 这个已经被移除, 这个参数在具有nat网络结构和行为的时候会导致出现异常。
net.ipv4.tcp_tw_reuse 该参数设置为1,将timewait状态的连接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这个参数本身其实开开启就可以了, 他可以快速的回收处于timewait的socket, 生效在客户端。
net.ipv4.tcp_syncookies tcp三次握手中,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syn请求,服务端收到后,也会向客户端发起syn请求同时连带ack确认,假如客户端发送请求后直接断开和服务端的连接,不接收服务端发起的这个请求,服务端会重试多次。 这个重试的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当这种状态的连接数量非常大时,服务器会消耗很大的资源,从而造成瘫痪,正常的连接进不来,这种恶意的半连接行为其实叫做syn flood攻击。 设置为1,是开启SYN Cookies,开启后可以避免发生上述的syn flood攻击。开启该参数后,服务端接收客户端的ack后,再向客户端发送ack+syn之前会要求client在短时间内回应一个序号,如果客户端不能提供序号或者提供的序号不对则认为该客户端不合法,于是不会发ack+syn给客户端,更涉及不到重试。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该参数定义系统能接受的最大半连接状态的tcp连接数。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了syn包,服务端收到后,会记录一下,该参数决定最多能记录几个这样的连接。我的CentOS7系统,默认是256,当有syn flood攻击时,这个数值太小则很容易导致服务器瘫痪,实际上此时服务器并没有消耗太多资源(cpu、内存等),所以可以适当调大它,比如调整到30000。
net.ipv4.tcp_syn_retries 该参数适用于客户端,它定义发起syn的最大重试次数,默认为5,建议改为2。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该参数适用于服务端,它定义发起syn+ack的最大重试次数,默认为5,建议改为2,可以适当预防syn flood攻击。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该参数定义端口范围,系统默认保留端口为1024及以下,以上部分为自定义端口。这个参数适用于客户端,当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连接时,比如说访问服务端的80端口,客户端随机开启了一个端口和服务端发起连接,这个参数定义随机端口的范围。默认为32768 61000,建议调整为1025 61000。
net.ipv4.tcp_fin_timeout tcp连接的状态中,客户端上有一个是FIN-WAIT-2状态,它是状态变迁为timewait前一个状态。该参数定义不属于任何进程的该连接状态的超时时间,默认值为60,建议调整为6。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tcp连接状态里,有一个是keepalived状态,只有在这个状态下,客户端和服务端才能通信。正常情况下,当通信完毕,客户端或服务端会告诉对方要关闭连接,此时状态就会变为timewait,如果客户端没有告诉服务端,并且服务端也没有告诉客户端关闭的话(例如,客户端那边断网了),此时需要该参数来判定。 比如客户端已经断网了,但服务端上本次连接的状态依然是keepalived,服务端为了确认客户端是否断网,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去发一个探测包去确认一下看看对方是否在线。这个时间就由该参数决定。它的默认值为7200(单位为秒),建议设置为30。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该参数和上面的参数是一起的,服务端在规定时间内发起了探测,查看客户端是否在线,如果客户端并没有确认,此时服务端还不能认定为对方不在线,而是要尝试多次。该参数定义重新发送探测的时间,即第一次发现对方有问题后,过多久再次发起探测。 默认值为75秒(单位为秒),可以改为3。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第10和第11个参数规定了何时发起探测和探测失败后再过多久再发起探测,但并没有定义一共探测几次才算结束。该参数定义发起探测的包的数量。默认为9,建议设置2。
net.ipv4.tcp_slow_start_after_idl 这个推荐直接设置为0 , 在tcp连接多而且数据交互频繁的时候, 这个参数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间隔一段时间这类的网络请求, 确实是会有影响的, 会导致走 慢启动 拉长延迟 sysctl -w net.ipv4.tcp_slow_start_after_idle = 0
echo "net.ipv4.tcp_slow_start_after_idle = 0" >> /etc/sysctl.conf
vm.vfs_cache_pressure这是关于 vfs 层面内核回收 inode 和 dentry 倾向的设置.
大于 100 以为积极回收.
小于 100 以为尽可能减少回收,那么会占用更多内存.
等于 0 意味着不会回收 dentry 和 inode, 即使在内存压力的场景下.
基于 GlusterFS 的文档说明: https://docs.gluster.org/en/latest/Administrator-Guide/Linux-Kernel-Tuning/#vmvfs_cache_pressure
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更改默认值.
vm.vfs_cache_pressure = 100
更多tcp协议的网络流量控制 [[../Network/Network_tc控制流量-update|Network_tc控制流量-update]]Amazon Linux 2 完整的sysctl参数 [[Linux_Sysctl 参数记录]]Linux操作系统触发NMI中断调试和Kdump [[Linux_DebugLinuxCrashOnEC2]]
离线安装.Net3.5
windows 新版本淘汰了.net 3.5,默认不安装。但是在没有网络的时候需要安装就很尴尬,我平时也没有备份这种安装包的习惯。所以找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案,使用微软的映像部署工具进行安装,步骤如下:
方法
挂载微软的官方镜像,或者放入安装光盘。
打开cmd或者Powershell
使用这样的一个命令就可以安装完成了。dism.exe /online /enable-feature /all /featurename:NetFX3 Source:Z:\sources\sxs
等待系统处理命令,完成。
Note: 命令中可以不添加/all,最后一条参数中的Z盘符改为镜像挂载所在的盘符即可
grub2手动修复引导错误
grub2引导错误的手动解决方法
Grub是什么
引用百度百科
GNU GRUB(简称“GRUB”)是一个来自GNU项目的启动引导程序。GRUB是多启动规范的实现,它允许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内同时拥有多个操作系统,并在计算机启动时选择希望运行的操作系统。GRUB可用于选择操作系统分区上的不同内核,也可用于向这些内核传递启动参数。GNU GRUB的前身为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它主要用于类Unix系统;同大多Linux发行版一样,GNU系统也采用GNU GRUB作为它的启动器。Solaris从10 1/06版开始在x86系统上也采用GNU GRUB作为启动器。
引用fedora官方wiki
GRUB 2 is the latest version of GNU GRUB, the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A bootloader is the first software program that runs when a computer starts. It is responsible for loading and transferring control to the operating system kernel, (Linux, in the case of Fedora). The kernel, in turn, initializes the res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GRUB 2 has replaced what was formerly known as GRUB (i.e. version 0.9x), which has, in turn, become GRUB Legacy.Starting with Fedora 16, GRUB 2 is the default bootloader on x86 BIOS systems. For upgrades of BIOS systems the default is also to install GRUB 2, but you can opt to skip bootloader configuration entirely.
修复grub2引导程序开机失败一般情况下系统的grub文件不会丢失,但是有的时候比如我们进行了系统设置的更改或者文件的误删除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grub进行手动的配置,才能是计算机正确的进入系统之中,进入系统之后只要重新生成grub引导文件,就可以让系统重启自动完成引导进入系统了。
指出/boot位置
指定grub的硬盘引导分区,也就是/boot所在的硬盘分区grub> root (hd0,0)
指出vmlinuz内核文件
指出kernel所在的分区,主要是vmlinuz内核文件所在的位置grub> kernel /vmlinuz
指出initrd所在的分区,指定初始化文件所在的位置grub> initrd /initrd
启动
文件锁定成功之后,就可以启动系统grub> boot
在系统中重新安装和更改grub2安装或者重新安装grub2(非必须-如果有需要的时候执行)安装grub2到硬盘分区,一般为硬盘的第一个分区的开始位置
传统引导方式安装grub2[root@localhost /]# grub2-install /dev/sda
EFI引导安装grub2[root@localhost /]# dnf reinstall grub2-efi shim
重新生成grub配置文件使用grub2-mkconfig生成新的grub2配置文件,同时指定引导时读取该文件不同的安装方式有不同的命令
标准的传统引导安装方式[root@localhost /]#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EFI引导方式[root@localhost /]# grub2-mkconfig -o /boot/efi/EFI/fedora/grub.cfg
Windows&Linux双系统修复windows和linux的双系统请注意安装顺序,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先安装windows - 然后安装linux
如果先安装了linux,那么在安装windows之后,系统的MBR会被windows覆写,导致linux系统无法正常引导,这个时候需要使用livecd进行修复grub2,让grub2重新安装并且控制引导系统的分区
删除系统更新之后多余的启动项系统更新之后总是会多很多的旧版本内核的启动项,每次启动的时候看起来都很乱,简单操作就可以去掉多余的启动项,如下:
暴力方式
在boot目录下面强制删除内核文件,然后重新生成grub2.cfg即可
[root@localhost boot]# rm -rf vmlinuz-4.13.9-300.fc27.x86_64
[root@localhost boot]# rm -rf vmlinuz-4.14.5-300.fc27.x86_64
重新生成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boot]# grub2-mkconfig -o /boot/efi/EFI/fedora/grub.cfg
Generating grub configuration file ...
Found linux image: /boot/vmlinuz-4.14.11-300.fc27.x86_64
Found initrd image: /boot/initramfs-4.14.11-300.fc27.x86_64.img
Found linux image: /boot/vmlinuz-0-rescue-2fbfdacc99ad4255953ae8b2ec521e9d
Found initrd image: /boot/initramfs-0-rescue-2fbfdacc99ad4255953ae8b2ec521e9d.img
done
正确方式
使用dnf命令卸载旧内核: [root@localhost /]# dnf remove kernel-4.13.9-300.fc27.x86_64
[root@localhost /]# dnf remove kernel-4.14.5-300.fc27.x86_64
如何使用微软官方镜像重装系统
注意,这是一个完整且详细的新手教程!
一、写在最前面有几句有用的建议,在这里先写,能让你的电脑长久运行良好:- 国内的软件普遍都带有广告,这不是Windows的锅- 不要使用360系列的产品 ,有人和我说企业版特别良心,但是我没用过,欢迎尝试后给我反馈- 所有软件都从官方网站下载,不要图方便使用软件升级助手,或者电脑管家- 安装程序请仔细观察是否有捆绑软件,一定取消勾选的捆绑软件- 注意观察安装程序界面的角落位置|折叠菜单|高级选项|更多,否则你的电脑一定会“自动”多很多奇怪的东西- 如果可以尽量使用微软官方的系统,第三方系统或者Ghost系统确实方便了你的安装过程,但是你一定会被广告和捆绑的软件折磨的不要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能确定是否会有后门程序,谨慎使用Onekey-Ghost和YLMF- 最后一点千万注意,系统优化类软件除非你清楚这个软件都更改了那些设置,否则不要使用,请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第三方公司比微软更了解自己的产品
二、环境及工具
可以正常使用的 计算机A(也就是可用的电脑)
需要重装系统的 计算机B(一定要保证开机出现Logo,如果开机Logo都没有,请确认计算机是否通电;检查显示器是否正常;如其他情况请送维修。)
4G 空间以上的 空U盘
Rufus (后面介绍这个工具的用途)Rufus-官方网站Rufus-下载链接
微软官方 的系统镜像文件MSDNitellyou-搬运官方的非官方下载点MSDNitellyou-Windows10中文64位下载链接ed2k
最重要的一点,最好有网,没有会麻烦些
三、原理部分为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过程
计算机的简要启动过程: 通电 - 硬件自检 - 寻找操作系统所在硬盘 - 启动操作系统
安装系统难理解的是在硬件自检之后,直接从U盘中读取系统安装程序,然后将系统这个大程序写入硬盘的相应分区内
四、开始安装操作部分 – 计算机A接下来的操作都是在计算机A下完成的~
Rufusrufus是用来制作可启动U盘的一款绿色应用程序
下载系统镜像文件上面提到的系统镜像文件以Win10-1709为例,这是当前最新版本的Windows,下载之后应该是一个后缀名为.iso的文件
使用Rufus制作可启动U盘
双击打开Rufus,插入U盘,确认最顶部设备已经识别你的空U盘
点击箭头指向的按钮,选择刚才下载的镜像文件
加载镜像文件,选项如图,选择开始
点击确认
开始写入 , 等待
U盘制作成功
操作部分 – 计算机B下面的部分转移到重新安装系统的计算机B上面来了~
从U盘中启动系统安装程序
开机按下电源按键之后,请反复按下F12,直到屏幕变成这个样子~
选择引导设备菜单,请选择刚刚制作好的U盘,一般设备名称会是USB……或者Sandisk……或者Kingston……这类的名字,或者如上图–通用闪存设备,回车选择后安装程序自行启动
选择语言,没什么特殊要求就中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需要请下载EN版本的镜像,或者多国语言版,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需要的语言
点击现在安装…
稍等
这里有两种情况:
有密钥的情况请直接输入,系统会被激活,安装完成之后就是官方正版的系统;
没有密钥,只是需要在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再次输入密钥或者安装一个补丁就好;
这个位置就很随意了,选择你需要的版本,我安装的是一个WIN10专业版
只能接受,接受才能下一步
这里也是两种情况:
如果你的计算机中本身有WIN7、8、8.1,可以选择直接升级,但是升级之后会有Windows Old文件夹占用大量C盘空间,清理会很麻烦;
如果就已经打算重新安装了,请确认数据已经备份或者无用,之后这里选择自定义,进入下一步;
Note: 如果你的计算机中有重要数据请自行备份,
- 下面开始进行的操作会直接修改硬盘的内容!!! - 下面开始进行的操作会直接修改硬盘的内容!!! - 下面开始进行的操作会直接修改硬盘的内容!!!
硬盘分区关键词: 驱动器0 是指物理硬盘编号0,有几块硬盘就顺序向下编号0/1/2/3… 分区1 一般是指物理硬盘的第一个分区,通常对应了CDEF不同的字母,同样有几个分区就顺序向下编号1/2/3… 主分区 是我们在系统内使用的硬盘分区,主分区从上到下分别是CDEF盘,图中只有一个主分区,所以我的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只有一个C盘
图示数字说明: 1-删除 硬盘分区会让当前的硬盘空间释放为可用空间,用于打破之前划分的分区,比如可以将分区CDEF的EF删除,合并成新的E盘
2-格式化 格式化是清空当前选择分区内的所有数据,所有分区我们都需要格式化
3-新建 新建分区需要我们指定大小,比如新建的C盘我希望有100G,那么我需要在新建之后输入100*1024M=102400,这样就新建了100G的新分区
4-类型 中,我们只需要修改和关注主分区即可,其他保留就可以
Note: 点击下一步之前,一定确认我们选择的是 由上到下的第一个主分区 ,因为系统会安装到高亮选择的主分区内,请 检查 之后在点击下一步
点了 下一步 就开始安装咯, 之前的已经没有办法再更改了 ,除非从1开始再来一次…..
结束了,等待它自动重启看看全新的系统吧~
五、配置新系统激活 淘宝 激活码 很便宜的
安装驱动官方网站 或者 驱动精灵最好不用鲁大师和360,真的
其他选项待续吧….累了…
六、软件推荐微信QQ这些都是必备的,我就不说了……说一些好用的软件但是少有人知道的……我平时不安装电脑管家,杀毒软件就一个小红伞,如果真的不放心会在加一个火绒,基本上够了,小红伞对硬盘要求还挺高的,如果觉得安装小红伞卡,就安装小A吧,Avast……
软件清单如下:
Notepad++ 替代Windows记事本的最佳方案,支持代码高亮哦~
Potplayer Windows下最简单好用的播放器~
Everything Windows搜索神器~
Firefox 浏览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又爱又恨吧~
CCleaner Windows下的老牌清理软件….还不错~
Office 2016 - 全家桶 ed2k Office2016 ed2k链接,请直接迅雷下载~
Bandizip 美观友好的解压缩软件,省心免费~
Mactype Windows字体渲染优化,解救windows默认的字体渲染,配置省事,效果明显~
Firefox-Openh264的问题
fedora27中Firefox插件OpenH264不启用
环境OS:Fedora 27 WorkstationSoftware: Firefox 57
问题Firefox的插件中提示OpenH264 未启用,不能正常使用,打开视频站点不能播放视频。在插件中调整插件状态为 Always Activate,插件状态改变为将被安装,但是无论的等待多久这个插件的安装状态不会改变,依旧不能正常工作。
解决办法查找到官方WIKI,给出了如下的解决办法:
在Fedora默认给出的官方源中,有一个名称是:fedora-cisco-openh264.repo
这个源默认关闭,开启它sudo dnf config-manager --set-enabled fedora-cisco-openh264
安装如下两个插件sudo dnf install gstreamer1-plugin-openh264 mozilla-openh264
重启Firefox查看插件状态已经恢复正常,启动openh264插件即可。
Openh264测试页Simple mozRTCPeerConnection Video Test